廢物和垃圾的回收管理及處置方式

2013-07-17 09:52:58

 
每日,我們都會不經意地拋棄大量垃圾。制造廢物已經不知不覺地成為了我們這個現代生活模式的一部分。但是,我們有沒有考盧過這個習慣可對將來所帶來的影響呢?事實證明,在個人環保責任上,只有少數的市民做得比較理想,而大部分人側有待改善。這篇文章將會討論以下關於目前廢物處置的四點:(一) 如何减少廢物;(二)廢物回收及循環再造;(三)以焚化方式處置廢物;及(四)把廢物送往堆填區作為處理。長話短說,促進環保不單可以解決堆填區的供不應求,亦可以改善環境污染問題。
 
減少廢物造成
 
在減廢計劃中,我們的第一步應該是減少產生廢物及降低棄置量。如果市民可盡量避免制造廢物,那必定會減少將來需待回收及處理的廢物數量。譬如,我們可以避免購買用完即棄的產品,而添置一些可重複使用的用品。這樣促進廢物減量不單可避免對環境造成更大的禍害,還是一個節省金錢的好辦法。
 
可循環再用的產品無論在品質或可用壽命上,都較即棄貨品優勝。可重用的產品不僅保護自然環境,還對身心健康比較有益。另外,當一件物品壞了的時候,我們不應第一時間把它棄掉,而該首先考慮可否進行適當的修理或修補。這樣便可減少廢物回收運送和恰當處理的煩惱。一些其他減廢的方法包括:在購物或送禮時減少使用包裝紙;抑制購買過量禮物給家人和朋友,以免造成浪;以及適量地添置衣服家戶和日用品。
(參考:Environmentalists Every Day - accessed 15/7/2013)
 
廢物回收及循環再造
 
瑞士是全球廢物回收率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。 作為一個成功例子,瑞士政府是怎樣推行一個全面的廢物回收計劃呢?基本上,瑞士各大城市都有廢物回收的蹤形。在瑞士,每家超市都會設有玻璃回收槽,並分類為透明,綠色和棕色的玻璃瓶方便分解處理。廢紙回收亦會每個月進行一次,而鋁罐和錫罐即可棄於金屬收集點。 另外,超市亦會設有電池回收服務。 至於危險性物品,例如化學原料,即會被輸送到特殊的回收站。在瑞士,PET乃是最普遍的一種塑膠瓶材料,而PET瓶回收率高達百分之八十(80%)。 瑞士政府除了對市民宣揚愛護環境的觀念, 亦有提倡多項鼓勵市民參加廢物回收的政策。例如,收集不可循環再造的垃圾必須付上約港幣九元一袋的費用(Equivalent of €1: £0.6: $9 in 2005. - 參考:BBC UK  - accessed 15/7/2013),而可作循環再造的廢物回收卻是免費。 另外,待收集的不可循環再造垃圾必須貼上特別標籤,沒有貼紙的垃圾將會被遺漏在屋外,不予回收。
(參考: BBC UK - accessed 15/7/2013)
 
另一個值得參考的例子便是丹麥。丹麥的環保策略是把廢物當作一種資源。政府十分重視都市廢物問題,更對此設有嚴格政策。丹麥國家人口約五百五十萬 (5, 500,000)左右(參考:data.un.org  - accessed 15/7/2013), 而香港則有大概七百萬 (7,000,000)的居民(參考:data.un.org  - accessed 15/7/2013)。在丹麥,過於百分之零點一(0.1%)的市民都就業於廢物回收,可證明這行很有創造就業機會的潛能。這樣既可提振國家經濟狀況,亦可同時促進環保項目。例外,丹麥政府更會鼓勵工商業再生產上留下盡少廢物。由於丹麥國家土地遼闊而人口稀疏,以人口密度濃度來說,可覺建立多間回收廠並不經濟。但是,香港狀況剛剛相反,人口濃密,因此對於建立廢物回收及循環再造工廠具有充份理由。在1999年,美國單於廢物回收,成功地避免將约近六千四百萬(64,000,000)公噸的垃圾作為焚燒或填埋。
(參考: BBC UK - accessed 15/7/2013)
 
以其他國家的廢物回收計劃數據顯示,可見這是一項非常成功的策略。香港亦已嘗試實施多項環保計劃,意圖減少物質浪費及增加廢物回收量。譬如,為了提升都市固體廢物回收率,政府已經在公共地方提供獨立分類型的回收箱。另外,香港政府亦實施土地分配政策,及同時修改建築物條例, 以便控制建築廢物的生產量。目前,廢物處理分類為:(一)都市固體廢物;(二)建築廢物; (三)化學廢物;(四)醫療廢物;和(五)特殊廢物。但事實上,在環保項目,香港還有很多地方要跟其他國家學習。也許,減少廢物生產和增加回收比率可經鼓勵市民參與的途徑實行。反過來說,亦可通過一些法例告誡市民不要處便浪費資源。
(參考:Waste Reduction HK  - accessed 15/7/2013)
 
廢物焚化
 
垃圾焚化已被多個國家採用多年,包括日本,丹麥,瑞典和德國。這種廢物處理方式適恰地少的國家,因為廢物焚燒可令廢物體積縮減大概百分之九十(90%),節省儲存空間。其外,焚化過程中產生的熱能量亦可用作於發電能源。
 
但是,另一方面,燃燒廢物可說是對環保的挺大障礙。原因是焚化過程中會排出有毒氣體,譬如呋喃和二噁英。這些氣體不單遺害環境,還有危市民的健康。即使焚化場安裝最先進的凈化系統,接觸有毒物料還是一個無可排除的風險。另外,廢物焚化會因制造大量二氧化碳而增強溫室效應,所以亦是一個需要關注的問題。此外,廢物焚化會分别制成二氧化硫,鹽酸,有毒微粒子和重金屬原料。這些物體都存有遺害健康的因素,雖不嚴重於致命。但要將這些有機廢物適當處裡,是需要運送往偏遠的特別處置焚化處,可說是大費人力物力。另外,由於焚化爐外觀難看,興建提案一定受到當地區民的強烈反對。
(參考:Waste Management Resources UK - accessed 15/7/2013)
 
垃圾堆填
 
垃圾堆填區可說是一個非常普遍,而又已被大多國家採用的垃圾處理方法。廢物在堆填區降解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堆填氣體,包括甲烷。雖然甲烷屬於有毒氣體,但經過適當處理後,可用作發電能源或發熱燃料。另外,由於堆填區可保存大量物質於固定狀態,物料日後仍然有被再次回收使用的可能性。
 
但是,反過來說, 堆填區亦只是一個暫時性的解決方案。在香港,社會每天平均產生過於九千(9,000)公噸的都市固體廢物,而當中百分之五十二(52%)最終棄置於堆填區(參考:南華早報 - accessed 15/7/2013)。廢物疊在廢物上已越堆越多,可惜目前還沒有更完美的處理方法。由於固體廢物中常會包含一些不能降解的物料,加上可降解材料也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完全分解, 垃圾堆填計劃就對這個社會所製造的固體廢物永遠供不應求。 另外,垃圾堆填可引致嚴重衛生問題出現。例如,有機物缺乏妥善處理時會自然分解,並排出有毒污水。如污水滲透泥土而染及地下水,就可造成極大的環境污染。加上,有機物分解時候亦會釋放有毒氣體,包括非常易燃的甲烷。固然,有機廢物的運輸即需經過仔細計劃,因為過程可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。但是,最终的問題關鍵還是香港可用於垃圾填埋的空間實在有限,在將軍澳的堆填區預計將會在2016年滿溢(參考:南華早報 - accessed 15/7/2013)。
(參考:National Geographic - accessed 15/7/2013)
 
結論
 
對於廢物量持續增長的問題,可見解決方案不予另覓新堆填區,關鍵卻在於廢物來源的有效管理。作為市民,我們應該積極降底廢物生產,以減少現前大概百分之四十(40%)的廢物數量。而其他的百分之六十(60%),可分別處理於循環再造(28.8%),焚燒(18%)或堆填(13.2%)等方法應付。 顯然,將廢物收回作循環再造依然是最理想的處置方式,因為循環過程中需要將廢物分類。這既可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對國家經濟帶來正面的影響,亦會在環保方面比焚燒或堆填造成較小的傷害。 但是,並非所有的廢物都可被循環再造,因此我們也必須用焚化爐或堆填區處置廢物,以焚化較好,而堆填即作為最後選擇。通過這種方法: (一) 減少廢物生產;(二)提高廢物回收及循環再造;(三)適當地處理廢物焚燒或使用垃圾堆填區,我們既可以保護自然環境,也可保持香港珍貴和稀缺的土地。
 
資料搜集: 鍾偉基
翻譯:易詠恩
日期:16/07/20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