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朗南200公頃地擬建屋(星島日報)

2013-04-17 11:08:13

 

(綜合報道)(星島日報報道)新界東北、洪水橋發展未成事,政府又擬開發元朗南二百公頃倉庫和荒廢農地,將地積比由現時零點四倍,增至不超過五倍,均衡發展公私營房屋,涉唐人新村及大棠一帶。不過,因範圍內有較多溶洞,地質脆弱,建屋有限制,且八成半土地由私人擁有,增加收地發展難度。
 
  元朗新市鎮南面及元朗公路、公庵路和大欖郊野公園之間,有約二百公頃具發展潛力土地,當中九十三公頃是露天貯物場、工場和倉庫,四十七公頃屬荒地,土地價值偏低。規劃署與土木工程署計畫展開元朗南房屋用地規劃及工程研究,將具發展潛力區劃為唐人新村和大棠一帶兩大部分,改為興建房屋土地,釋放土地潛力價值,並改善環境。研究範圍亦包括元朗新市鎮、十八鄉、大棠和屏山,涉共一千五百公頃土地。
 
  發展局現就研究進行首階段諮詢,暫未能評估未來建屋量和可容納人口,但擬於接近元朗新市鎮的位置興建公屋,並冀公私營房屋比例均衡發展。而現時具發展潛力區內的地積比約為零點四倍,亦會大幅提升,但不會多於港鐵站中心範圍的五倍。
 
  元朗南發展與新界東北、洪水橋兩大發展區不同,前者以滿足房屋需求為主,後兩者則要兼略策略發展要求,縱使任務簡明,發展局仍須面對多樣限制。發展局初步發現,具發展潛力區地底為大理石石層,有溶洞結構,地質較脆弱,對建造地基帶來一定限制,日後樓宇承建商或須使用較長的樁柱鞏固地基。
 
  開發新社區無可避免涉及收地興建公共設施,但政府僅控制區內一成半土地,大部分是河流、道路和山坡,其餘政府土地亦預留作宗教設施、學校和安老院發展,可利用的土地接近零。發展局承認,區內以私人土地為主,收地具有相當難度,但暫未決定以傳統收地模式或以公私營合作模式發展。
 
  具發展潛力區內現時住有約二千四百名居民,發展局指現有小社區發展完善,不會優先考慮要求居民搬遷。局方亦會針對排水、排污、空氣等各方面進行評估,並採取相應措施,以符合部門要求。整項研究涉及開支四千九百五十萬元。
 
http://hk.news.yahoo.com/元朗南200公頃地擬建屋-220520230.html